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大环境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体实施情况,华东交通大学天佑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聚焦“脱贫攻坚”,前往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春涛镇山涛村,深入调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为全面地了解当地扶贫政策、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近年的扶贫成效,实践团成员来到山涛村党群服务中心,对当地基层扶贫干部进行了采访。
实践团成员采访基层扶贫干部
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山涛村是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25户96人。2020年山涛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较2019年增长8078元,其中,通过产业带贫“户均”增收8291.52元,确保了整村25户贫困户97人全部如期、高质量脱贫。为了使山涛村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春涛镇驻村扶贫干部与村干部一同思谋,充分利用好流转的231亩土地,用以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村干部陈才生向我们介绍了山涛村的帮扶机制——发展集体经济,进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他说:“扶贫干部哪里能怕苦呢,能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并见证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累点忙点也是值得的!”
山涛村精准帮扶卡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扶贫干部带领下了解了山涛村脱贫典型户陈高声和李保华的事迹并对其进行了电话采访。在村干部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陈高声和李保华两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成员们一页页地翻看贫困户档案,回顾了陈高声从建档立卡到完全脱贫的全过程,看着人均年收入一栏数字从2014年的1140到2017年的22777的巨变,看着国家为贫困户落实的一项项社会保障措施,成员们都深受感动,纷纷为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点赞。“从这份档案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全面小康’四个字是有重量的”实践团成员董梦林这样感慨道。
“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经济合作社,聘请人来管理运营鱼塘、水稻种植、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等,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力求将村集体的资产效益最大化。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后,村里的贫困户不仅可以在基地获得务工收入,还能得到村集体的分红。”陈才生这样说道。“扶贫”先“扶志”,村干部与贫困户齐心协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集体创收,并以村集体创收资金反哺村民,真正做到替人民着想、为人民办事。
同时,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山涛村为推进政府帮扶和社会帮扶有机结合,切实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爱心超市”引导村民用劳动换取积分,用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爱心超市,了解到超市仍有一批未整理的商品时,实践团成员主动提出帮助整理商品。
实践团成员整理商品
昔日省级贫困村,如今脱贫焕新颜。基层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做出的贡献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他们尽心尽力为百姓出谋划策、与百姓一同探寻脱贫致富之道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实践团成员,更进一步坚定了实践团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的决心,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最饱满的热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此外,实践团成员走访春涛镇多个村庄,与当地村民进行了近距离的交谈,村民表示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实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中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我们的国家、感谢我们的党!”
实践团成员在贫困户家中
“在采访中,让我感动最深的是一位叔叔,作为一户贫困家庭的顶梁柱,他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努力摆脱困境,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更应该好好珍惜当下,不过多抱怨,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攻克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实践团成员黄旺鹏感慨道。
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
在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实践团成员江正维说道:“调研告一段落,通过故事采集和走访慰问贫困户,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些贫困群众最真实的生活,明白了生活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知足。同时,贫困户群众的生活虽然比较艰辛,但他们却从不缺乏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勤劳踏实的辛勤劳动,我们更要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同时也要满怀热情,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绵薄爱心。”
成员们将采访村民过程中搜集的资料一一进行了处理分析,对采访录音、视频照片等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结合多方资源形成对春涛镇脱贫攻坚落实情况和成效的总体报告。在对春涛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一步了解的同时也认识了众多心系百姓、扶危济困的基层扶贫干部,他们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激励着成员们脚踏实地将调研工作做到实处、落到实处,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反映呼声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此次实践调研活动的价值。